時半年多,格力電器15%股權轉讓項目終于塵埃落定。
10月28日晚間,格力電器披露公告稱,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被選為母公司格力集團所持15%股權受讓方,交易總價高達400億。
公告披露,珠海市國資委全權控股的格力集團將只保留3.22%的股份,主動放棄第一大股東地位。這意味著格力電器從國有相對控股企業(yè)轉變?yōu)椤肮姽尽保瑥氐走M入了市場化運營的階段。
這一天來得實在艱難。
事要從一場宴會說起。
2013年1月4日,珠海金融行業(yè)交流會正在一所高檔會館舉行。酒足飯飽后,眾人意猶未盡,便讓侍酒師現(xiàn)場講解紅酒知識。當十二支空酒瓶排列在餐桌的時候,有人順手拍下一張照片發(fā)到朋友圈,一夜爆火。
由珠海國資委空降的格力集團總裁、黨委書記周少強被認了出來,他正是這次宴請的組織者。彼時中央剛剛發(fā)布八項規(guī)定,周少強被一擼到底。
對此,董明珠只是冷冷地表示:格力電器沒有喝酒文化。
據(jù)媒體報道,在八個月前的股東大會上,正是董明珠和小股東們聯(lián)手將代表大股東的周少強拒于董事會門外。
其實,董明珠對于“學酒哥”的強硬只是多年來格力內部政企癥結的一個典型縮影。
時間再退回到2003年。
“產業(yè)觀察家”仲大軍寫了一篇名為《格力再現(xiàn)“褚時健”式的人物》的重磅文章并發(fā)表在多家媒體版面,一時間將格力電器創(chuàng)始人朱江洪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文章站在保護國有資產的立場,批判朱江洪意欲通過管理層收購(MBO)、股權置換的方式控制格力電器。文章還提到,母公司格力集團以“賬外賬”“小金庫”問題要求朱江洪在董事會作報告。
盡管當時“賬外賬”問題已經調查很久,對賬結果顯示并無謀取私利嫌疑。此次,舊賬重翻無疑再次把朱江洪架上了侵吞國資、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輿論審判席。
褚時健家破人散的結局世人皆知,朱江洪一時間被這篇文章帶來的巨大壓力搞得身心俱疲。
他于是拿起法律武器,憤然起訴仲大軍誹謗、侵犯個人名譽,獲得了法院支持。仲大軍拒不履行判決結果,后被法院強制執(zhí)行。這位“產業(yè)觀察家”后來再一次進入輿論風暴中心,已是十四年后的地鐵打女人事件。
朱江洪贏了官司,但接踵而來的風風雨雨遠沒有結束。
多年來,珠海國資委全權控股的格力集團和其下屬由朱江洪一手創(chuàng)立的格力電器,有著長期的矛盾。
格力集團原名珠海特區(qū)經濟發(fā)展總公司,因為旗下格力電器名號響亮而“父隨子姓”。但多元化投資的格力集團經營不善,除了格力電器的貢獻利潤后,基本處于虧損狀態(tài),甚至負債累累。
另一方面,眼見競爭對手美的集團完成股權改制,開始大踏步發(fā)展,朱江洪也在積極籌劃著格力電器的股改,卻被母公司格力集團斷然拒絕。后來“父子”之間又因“格力”這個金字招牌使用問題兩次大打口水仗,矛盾愈演愈烈直到爆發(fā)公開沖突。
格力“父子”內斗的巨大輿論負效應引發(fā)格力電器股價下跌、投資者受損,格力電器公開要求撤換母公司格力集團董事長徐榮。
2004年,徐榮被調走后,更大的危機卻向格力襲來。
2005年,當時珠海市政府部分領導打算把如日中天的格力電器賣給美國開利集團,空調發(fā)明人威利斯·開利創(chuàng)辦的公司。
引入開利這樣的世界500強,無論經濟利益還是政績,對于債務纏身的格力集團和珠海市政府而言,都機會難得。然而一旦收購成型,如同眾多被外資雪藏的國產品牌一樣,“格力電器”極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這是一個民族品牌的存亡時刻。
但格力電器管理層竟對此一無所知,直到證監(jiān)會質詢才向珠海國資委打報告,但得不到任何回復。
就在這一年前,珠海國資委對深圳水務集團被外資收購一案進行了考察。這項收購案因為優(yōu)厚的價格和引入世界500強的靚麗政績被評為外資收購典范。
格力電器原本正在爭取試點“全流通股改”,向公眾減持國有股就可避免被外資收購,這也是廣東省的重點股改項目。但彼時的珠海主政者卻對“股改”猶豫不決,似乎堅持要賣掉格力。
不論朱江洪和格力電器人付出多少心血,在這個存亡關口他們沒有任何話語權,似乎只能等待命運的裁決。
但董小姐不認命。
她跑到廣東省政府找到省里領導和省國資委,以“民族品牌”的大義陳述格力電器被賣的后果,廣東省調查組隨即進入珠海調查格力電器收購一案。
最終,力主引入外資的主政官員被調走,收購案流產。
2006年,珠海市政府在對各大機構投資者進行考察后,發(fā)現(xiàn)市場最關心的是以朱、董二人為核心的管理層留任問題。于是,朱江洪得以接掌格力集團,格力電器順利推進“全流通股改”,與各地的國企股改一起助推了06~07年奔騰的牛市。
朱江洪于2012年退休后,董明珠率領的格力電器與主管單位及母公司的關系依舊癥結重重,才有了“學酒哥”的戲劇性退場。
如今擁有國際化與互聯(lián)網(wǎng)產業(yè)優(yōu)勢的高瓴資本代替?zhèn)鹘y(tǒng)國企格力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格力電器無疑是努力而又幸運的。
從“放權讓利”到股份制改革產權,從行政審批管制到資本投資,從計劃經濟大包大攬到逐步退出競爭性行業(yè),從“兩步利改稅”到《完善產權保護意見》,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與保守的產經政策之間走鋼絲,是那一代企業(yè)家們必然要面臨的共同宿命與歷史考驗。
與政策、資源壟斷型行業(yè)的國企不同,在變幻莫測的市場拼殺的格力、TCL、健力寶們,需要盡一切可能調動員工創(chuàng)造力與積極性,靈活調整經營戰(zhàn)略,稍微遲緩或者一個失誤就可能被對手超越、被市場遺忘。
因此,企業(yè)經營者們不得不承受來自行政與市場兩線作戰(zhàn)的壓力,失敗則連同企業(yè)一起沉淪,即便贏得了商戰(zhàn)勝利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反而陷入了產權爭議的旋渦。
三十年來,多少商業(yè)傳奇塑造著這個時代,多少風云人物推動著改革的車輪。
長虹肩負三線內陸的財政重擔和軍工血統(tǒng)的責任,但倪潤峰在當時沒有人脈資源、沒有貴人相助,更沒有自上而下的政策關懷?;盍λネ耍洑v兩次重大失誤之后的長虹再難爬起,曾經的第一藍籌股如今不及巔峰時的五分之一。
格力打贏了一場場關乎經營權與產權的戰(zhàn)爭,“公家”最終理解放行,才造就了董小姐今日屹立于市場和體制間的霸氣,否則可能也只有如李經緯的健力寶、劉炳銀的新飛冰箱一樣,在地方官員干預下草率賣身,淪為中國經濟史上絢麗而悲壯的浪花。
如今,格力集團退而讓賢,為政企控制權之爭徹底劃上句號,而多年來專注于互聯(lián)網(wǎng)產業(yè),具有國際化資源的高瓴資本也能幫助格力電器克服當前多元化轉型的重重障礙,徹底打開全球化布局的大門。
從珠海市國資委角度來看,格力股權轉讓這種歷史性決策預示著這一輪國企混改進入了國資從高度競爭性行業(yè)撤出、讓利于社會、集中力量于核心產業(yè)的全新階段,成為又一波助推A股的大利好。
這已不單單是格力電器一家之命運,更是國有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的未來前途。